朱元璋大开脑洞 把南京城墙修成这个形状

编辑:admin 日期:2019-08-04 13:37:53 / 人气:

 发挥你的想象力吧,看看右边这幅明城墙示意图中,城墙围起的部分,形状像什么呢?
  这是著名的南京明城墙四重城垣中的第三层——京城城墙的形状,跟西安、寿县、元大都之类的北方城墙不同,南京城墙是最典型的南方“不规则形”城墙的代表。关于南京明代京城城墙的形状有太多有趣的想象和解释。

  ●想象一:粽子

  一种说法,说南京明代京城城墙的形状是一个四角粽子的形状,额,有那么点意思吧。

  ●想象二:折扇形

  第二种说法,说南京明城墙的形状,像是一把展开来的折扇,南边突出的是扇柄,对面则是弧形的扇面。好吧,也有那么一点点像吧。

  ●想象三:朱元璋的脸

  这种说法倒真是越看越像!
  据说朱元璋长相奇特,修筑城墙的时候,就把城墙修建成了自己的脸的形状,以让后世千秋万代都能瞻仰他的容颜。如果是真的,也太摆了吧。不过古人没有无人机,怎么瞻仰他的容颜全貌呢?这也只是传言,未必可信。

  如果让你描述南京城的形状,你会怎么说呢?
  南京城墙到底为什么会建得如此不方不正呢,当时的朱元璋究竟在考虑什么?据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基础研究部主任周源说,南京城墙的形状最主要是出于“防御”的考虑。
  朱元璋考虑在南京城墙建设的时候,第一位考虑的就是它的军事防御的功能。在这个基础上他才可能考虑到一些“风水”的因素。朱元璋是一个从士兵一直走到元帅,到吴国公,到吴王,到皇帝,他的军事素养是非常高的,天下是他打下来的。所以他在建设都城的时候,最重视的一定是军事防御功能。
  南京的自然形势是虎踞龙盘,有山有水。从水的角度来说,北边有玄武湖,南有外秦淮河,西有长江作为天堑,东有紫金山下的一些小湖泊,朱元璋在做护城河的时候,就充分利用了这些自然的、人工的河流湖泊,将它们连成一体,作为南京城墙外部的护城河。而从山的角度看,南京城北有幕府山,西有清凉山,西北有狮子山,南有雨花台,东有紫金山,可以说是众山环绕。朱元璋在都城外郭的建设过程中,也将这些所有的军事制高点,全部囊括在他的外郭城的方位当中,这就最大地体现了外郭的军事防御价值。
  明清史专家马渭源则提出了一种更为有趣的说法。他说,朱元璋对南京城的修建和城墙的建造,花了近30年的时间。但是在洪武开国以后,朱元璋投入了六年心血,把所有的国力财力都投到了安徽凤阳去营建中都,导致整个大明帝国的财政枯竭了。而到了洪武八年,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,转过头来把主要精力放到营建南京都城时,却发现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。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又不愿再给百姓加税,于是,他就选择因地制宜,师法自然,利用南京旧有的城墙、已有的山川,进行改造,所以造成了这样不规则的形状。
  而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原研究室主任杨国庆,则提出了一种更加神秘和完整的说法。他说,以通济门到狮子山的连线为分割线,分割线以东恰有7城门,其形状布局恰似天上北斗七星,而在分割线以西,恰有6城门,其形状布局亦恰似天上南斗六星,整个南京城墙的形状正是南斗与北斗的聚合,对应百姓之事的南斗勺中,布局着南京城南的百姓生活商业区,而对应着皇家之事的北斗勺中,布局着城东的皇家区域和城北的军屯区。由此看来,朱元璋筑的这座不规则城池,既符合古之筑城规律,又符合了传统的天象学说。
  尽管各种说法,学术界中仍存争议,但可以肯定的是,南京城墙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特质,是举世公认的。无论出于防御、财力抑或是天象“风水”的考虑,所有这一切造成的结果,便是孕育了一座天人合一,城池与山水完美融合的山水城郭。

现在致电 0731-65546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