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事针砭 | 基层挂牌热:“牌子上墙”不如“服务上心”

编辑:admin 日期:2018-12-01 12:36:41 / 人气:

文/刘红霞
牌子在基层正成为被追捧的香饽饽。
据媒体报道,一个只有5名工作人员的基层单位,门口却挂了29块牌子。这可不是因为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“能者多劳”,而是目前许多基层单位都存在着“有牌无实”的一种奇怪现象。这些地方往往只负责挂牌,却没有相应的功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。“牌子满墙”成为基层治理铲除不尽的“野草”。
墙上挂牌,原本是为了方便办事群众,明晰各办事部门的性质与功能。不仅有助于上级部门深入基层接地气,更好地开展工作,也有助于办事群众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服务。但有些部门只是热衷于挂牌子,铺摊子,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,只是成为迎接检查的“道具”,使挂牌越发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。
挂牌子本无可厚非,但不能过多过滥。有调查指出,在贵阳市某社区服务中心,走廊墙壁上挂满了来自各单位、系统的牌子,粗略数了一下,林林总总达30多块;而湖北荆州市某村,今年5月村委会的墙上一共拆下了86块各类标识牌??
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,一方面为了迎检。正如基层干部坦言,“如果没有那么多检查,下面也不会去挂那么多牌子。”另一方面是基层出于利益考量。每挂一个牌子可能就能方便拿到项目,或直接拨经费,或配套一些设备和物资。
这些满墙的牌子,不仅使上级部门部署工作留下了痕迹,也让下级单位在各类迎检中顺利过关,甚至还能产生一些经济收益。在这样一种“上面有要求,下面有动力”的行政生态下,“牌子满墙”在基层成为铲除不尽的“牛皮癣”。
基层单位是直接面向群众的窗口,重在提供服务,然而一味挂牌子,延伸管理职能,“上墙”不“上心”,显然与基层治理的要求和初衷背道而驰,使基层单位建设陷入了“重管理、轻服务”的误区,成为一种形式主义。同时,做大量牌子也会无端消耗基层工作经费。
“只负责挂牌,不提供服务”,其实是形式主义在基层的下沉和蔓延,而解决的药方仍在“上面”。首先,相关部门应该意识到基层单位所承担的工作负担,积极采取措施,为基层减负,改进工作考核方式,杜绝形式主义的产生。
其次,剔除逐利思想,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定,对挂牌进行约束和明确,力求做到“牌责”一致,有多少牌子就必须做多少事情,担多少责任,从制度和规定层面加以限制和规范,从源头上遏制“挂牌热”。
最后,基层干部要让工作落地,多一些真抓实干,少一些面子工程,真正为群众办好事、办实事。
总之,牌子再多不如老百姓(603883,股吧)的口碑,牌子上墙,不如服务上心。只有基层工作做扎实,百姓才能拥有获得感。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中国产经新闻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(责任编辑: HN666)

现在致电 0731-65546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