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城,浩浩古建群
编辑:admin 日期:2022-07-10 16:47:40 / 人气:
汾城镇地处山西襄汾县城西南16公里处,兴盛于唐,唐初大将尉迟敬德封地于此,为歌颂贞观之治,故取名“太平县”,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。历史上有“金襄陵,银太平”之美称,物资殷实,文化丰厚。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筑群之一,总面积大约为2万多平方米。
汾城镇布局
汾城镇保持着我国县级城市建筑的布局方式,署衙、学宫、仓储、寺庙、店铺、民居、塔、楼、桥梁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一应俱全。现存建筑从金大定二十三年(公元1184年)到清末的建筑遗构十一处,有近四十余座保存非常完整的历史建筑,时代特征鲜明。
城西布置有文庙、学宫、试院、学前塔;西北布置了城隍庙、魏侯祠、娲皇庙、观音堂、仓储等;城东布置县署各司衙门、关帝庙、刑狱等设施。主要街道两侧,民宅栉比,店铺林立,商业繁荣,是我国现存罕见的、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市标本。
木牌楼
乐楼
学前塔
城隍庙
城隍庙和文庙前后相依,仅以一套条道隔开,但又被横街矗立的两座木牌坊连接在一起,城隍庙的石制旗杆和五彩琉璃影壁,就贴在文庙的后墙上。两庙除高低错落五颜六色的琉璃顶建筑之外,县衙大堂—始建于唐,原为鄂公帅府,康熙34年毁于大地震, 三十五年重修。
坊式山门
献亭
城隍庙—明洪武2年[公元1369年],建筑面积四千平方米,由影壁、石旗杆、左右牌坊、山门、过亭舞台、献亭、大殿、钟鼓二楼及西庑组成。屋面琉璃构件保存完整,正脊与垂脊花鸟怪兽、 仙人彩马、鱼龙变化、五颜六色、光彩夺目,不失为明代琉璃佳作。
明代砖雕
过亭舞台
洪武二年建造的戏台被认为元代风格明显。
文庙
文庙—建筑面积为六千平方米,始建于唐,元代至元六年重建,明清修复。
它主要建筑有影壁、棂星门、泮池、大成门、名宦祠与乡贤祠,东西两庑、月台、大成殿、藏经楼、启圣祠(内供孔子五代祖先)等 。
社稷庙
社稷庙位于古城西南汾城镇卫生院内,创建于明洪武年间,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、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年)、乾隆、道光年间均有重修和增建。社稷庙坐北向南,现存有献亭、正殿、钟鼓楼和东西两侧廊房,为清代道光九年(1829年)重修。
鼓楼
汾城鼓楼,位于古城十字街中心,始建于唐贞观年间,明清时期多次重建和重修,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毁于地震,康熙四十五年(1706)重建,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太平知县顾林主持重修,民国修葺。
鼓楼,平面方形,三层砖木结构,底层砖砌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,楼身两层,面阔、进深均三间,四周围廊,十字重檐歇山顶,柱头斗拱七踩三翘。
魁星楼
清康熙四十七年重建,为重檐阁楼式建筑,通高十五米左右,底座为十字券洞式拱洞供行人通过,现在已经被堵住。
洪济桥
洪济桥,位于鼓楼的西南侧,单孔石拱桥,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(1183年),原为木结构。
明嘉靖元年(1522年)重修,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修葺,将廊桥木柱改为石柱。民国九年(1920年)修缮。桥条石砌筑,桥面建五间桥廊,单檐歇山顶,五架梁,四周饰垂莲柱,16根石柱雀替、枋木和斗拱承托廊顶,檐下斗拱五踩双昂,平身科一攒。桥面两侧施栏板,板柱上饰形态各异的狮子。桥孔淤积,无法查看。廊桥在北方非常少见。
城墙
古城墙,为古太平县古城墙,最初为夯土版筑,从现有资料分析,从唐代开始,历经宋、元多次修缮和扩修。至明朝初年,太平县古城已成为河东大邑,军事重镇。城墙规模为“周围三里六十五步,高四丈,壕深一丈五”,有五座城门。古城位居一座平岗上,三面临沟,是一座据险而建、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。
汾城古镇的城墙遗存
上世纪后半叶,汾城古城被拆毁了一大半,现仅存西城墙、北城墙和东城墙很少一部分。
小东门“永阜”
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皇姑区:手绘文化墙成创城宣传新阵地09-15
- 东来巷东肖墙9日起封闭施工09-07
- 皇马0出场门将被轰世界波 纳堵墙又拿最佳!怎么安排08-31
- “三尺墙”惹邻里干戈 争执致伤过错双方均担责08-30
- 哈尔滨酒店火灾致19死:大厅屋顶被烧塌 玻璃墙烧爆08-26
- 灞临公路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墙08-23